疫情公告

心靈文章

建立一個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的家

發佈日期:2018/11/30

建立一個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的家

作者:錢玉芬教授
日期:2018-11、2018-12
文章出處:GOOD TV月刊
 
我三個孩子都還小的時候,爺爺(我公公)每次來看孫子,家裡總是有一陣歡笑,也暗藏一些緊張,歡笑的是孩子和爺爺,緊張的是我這個媽媽。因為爺爺每次從老家來探望孫子,總會很慷慨的給每個孩子預備驚喜、豐富的零嘴。每次當孩子們從爺爺溫暖厚實的手上,接過一雙小手捧不完的零嘴時,祖孫四人臉上洋溢的滿足笑容,可說是我見過最幸福的畫面之一。捕捉到這溫馨幸福的畫面之後,我得緊張、小心翼翼、又默默的監視每個小傢伙的後續行動,因為爺爺給的零嘴中一定有一種令人擔心的零嘴---「口香糖」,所以我得留意老大有沒有把它吐在衛生紙上、老二會不會忘記把它吐出來、還要親身向老三示範口香糖最正確的吃法…。
 
但是,我從來都沒有對公公說過這樣的話:「不要買零嘴給孩子」、或「不要買口香糖給孩子」…,因為我知道那是爺爺與孫子聯繫情感的重要方式,若因我的擔心而阻止,孩子或許只是少吃一些「垃圾食物」、少吞下一點口香糖,但是家裡隔代之間的情感聯繫卻也會因此受損,得失之間是不成比例的。
 
的確,家庭成員中彼此的關係狀態,是需要小心謹慎維護的,學術上「家庭聯繫」(family ties)就是研究家庭互動的重要概念。在此概念底下,不健康的家庭互動狀態,就有如鐘擺的兩端:家庭成員的互動鬆散,有如一盤散沙,家庭中是沒有溫暖的,這個家就不成家了;想反的,如果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,互動過度緊密,彼此之間沒有健康的界線、情緒彼此糾葛、沒有獨立思考與決策的空間,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會有嚴重的窒息感,因此家中成員會想逃離家庭的掌控,無法享受家庭的過度炙熱的「溫暖」。因此,一個健康的家庭在「家庭聯繫」的這項指標上,比較理想的狀況當然是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的中庸之道囉!
 
一個健康的家庭在「家庭聯繫」的這項指標上,比較理想的狀況當然是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的中庸之道啦!如何做呢?綜觀研相關研究可納出至少三方面的建議:
 
一、用心經營家庭成員多代間的彼此聯繫:
 
 
   
 
不管家庭成員涵蓋幾代,一個健康的家庭(或家族)應該在任何兩代之間,都有正向的的情感交流與聯繫。因此,我寧願孩子吃些我平常不會買的零嘴,也不願意阻斷公公與孩子祖孫之間的那些濃情蜜意;我寧可暫時擱置職位的升等,也要親自陪伴孩子長大。因我認為家庭的健康是比加官進爵更重要,家庭不健康所要付出的代價,實在無法估算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二、讓任何兩個家庭成員之間,皆能處理屬於他們之間的問題
 
   
 
 
雖然這個標題很長、比較繞口,但是其意指何事,大家應該心裡都明白。
但是我常常見到一些家庭,母親(或父親)成為溝通的樞紐,孩子成為傳聲筒,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。如果家庭成員任何二者之間。不管是祖孫、婆媳、夫妻、父子、母女、手足…,都能夠充分的溝通意見並達成共識,不需要與其他第三人結盟,那麼這個家庭是很健康的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三、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皆能處理他與其他人之間的思想或情感問題
   
 
這項原則與前項看似相似,其實仍有區別,這項強調的是家庭成員中的每一個個人,都有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,來處理他所遇見的人際問題,不管這個問題的關係人是否為家中成員。例如:小兒子高中擔任吉他社社長時,常有帶領社團時的困擾。愛子心切的我們真想替兒子解決,或成為操盤黑手。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損無益的,因此我們陪伴、與他討論,但卻給十足的空間去做出他認為最好的決策。
 
  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  
 
 
 
 
 
 
 
綜觀這三項健康的家庭聯繫原則,可發現家庭成員之間聯繫是必要的,但是獨立的空間也是必要的,成員間有親密聯繫又能彼此獨立,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的關係是想經營健康家庭者可多加揣摩與努力的方向哦。
 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