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公告

心靈文章

《孩子的叛逆 有爸媽不知道的真相》

發佈日期:2019/11/22

整理自王意中臨床心理師《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》一書

♦迷思一:叛逆,理所當然?
 
「我就說嘛!從小六到國中,雖然才兩隔兩個月,但孩子的轉變就是在這個時候。你看,我說得準不準?小勝不就開始叛逆了。現在滿口三字經、脾氣暴躁、為所欲為。你看,和我之前說的一樣,就是這麼一回事,國中生都是一個模樣。」
 
「怎麼辦?我哪能怎麼辦?叛逆不就是這麼一回事,哪改得過來。」
 
「叛逆、叛逆,說叛逆就可以解決問題嗎?我們除了說:『我的孩子叛逆了』之外,難道就沒有什麼解決問題的方式嗎?」
 
當我們認為孩子一定會叛逆,這時候我很自然就認為孩子嗆我們是理所當然的,但是我們自己可能在管教或責備的同時,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。對於孩子情緒狂飆,我們常常用「叛逆」去掩蓋了這些風暴背後的真相。
 
  • 真相:行為背後隱藏的動機
 
請別只看到叛逆的表面,特別是不要被張牙舞爪的「叛逆」所嚇到。請別把「叛逆」汙名化,「叛逆」不等於暴力,不等於偏差行為。「叛逆」其實反映著他們正經驗一段刻骨銘心的自我認同過程,在這段崎嶇坎坷的成長迂迴的路途上,是需要被認識、被了解、被認同、被接納。
 
  • 父母守則:了解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意思
 
請適時地停下來思索,那些隱藏在「叛逆」背後的成長、情緒,自我提問:「我現在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?」重新看待「叛逆」這件事,在這個關鍵點,我們會看見孩子想要做自己的動力,我們應該給予鼓勵與支持。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「叛逆」,將會決定我們如何去回應及調整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 
 
 
♦迷思二:啟動故意的機制
 
「明皓,把音樂關小聲一點,我在講電話!」明皓卻把聲音轉更大…
 
「明皓,晚上氣溫會降低,記得穿外套!」明皓卻在出門前把外套脫下來放在椅背上…
 
我們很容易把孩子唱反調的行為,解釋成故意。如果孩子是故意,我們可以想「孩子為什麼要故意?」故意?多少再告訴我們一件事「爸媽,請多注意我!」當然,你這時可能會跳出來反駁:「拜託,我怎麼沒注意到你?」這也是親子之間常出現的落差,父母與孩子的解讀不同,我們往往忽略孩子期待被看見的感受。
 
  • 真相:穿透表面,看到孩子的內心
 
孩子在唱反調的同時,多少也突顯他與我們的不一樣,這個與眾不同,對於孩子來說更能展現自己的個性,想讓對方看見自己的重要性。在親子之間,不一定都要以要求的方式去對待孩子,亦可以嘗試與孩子做朋友、成為玩伴,當我們轉換親子間的互動關係,有時候孩子在接納意見會比較心甘情願,分享心情的意願也會提高。
 
  • 父母守則:讓孩子的意見被看到
 
試著讓孩子參與一些決定,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意見被接受,他的聲音被聽見,自我可以被滿足。
 
「明皓,我們晚上要出去吃飯,你覺得我們要去哪裡吃呢?交給你決定喔!」
 
在可允許的社會規範內,肯定孩子的行為,嘗試順著他的心意,或許孩子會發現無法「唱反調」而感到無趣,最後就停止這些刻意的行為了。
 
「明皓,你衣服少釦子兩顆釦子,感覺也挺好看的喔!」
 
 
♦迷思三:青春期的孩子都不聽話、愛頂嘴,意見很多?
 
有時候,我們會把不聽話歸咎於孩子的叛逆,但是,我們可以停下來想想看,「聽話」兩個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?也許孩子聽話,我們的控制感多一些,心裡比較安心;聽話,父母感覺被尊重了。但是,青春期的孩子,就是開始有自己的想法,想要有多一點自主權,這時候似乎就變得「不聽話」了!
 
  • 父母守則:交給孩子做決定
 
嘗試把決定權交到孩子手中,但是我們可以在過程當中教導孩子不同選項的結果,學習如何去比較、判斷不同的選項。面對青春期的孩子,不要期待他們會完全聽從,不要期待有壓倒性的勝利,越想掌控孩子,孩子越不願意聽從。若我們多一點傾聽、多一點接納、少一點反駁、少一點掌控,孩子也會更願意跟我們分享,反而讓我們更能夠了解他們。
 
 
迷思四:沒叛逆,就是壓抑嗎?
 
 
「哈哈,你這個乖乖牌,真是沒有自己,父母說什麼,你就做什麼!」
 
「叛逆?我為甚麼叛逆?父母都很尊重我的想法,我不知道我要反對什麼?」
 
「拜託,叛逆還要教,就是抽菸、打架、喝酒,偶爾再來翹課或是無照駕駛啊!」
 
「不懂耶!我為甚麼抽菸、喝酒,傷身體,而且這些事情,我好端端的為甚麼要找罪受?我沒有叛逆就真的沒有自己嗎?」
 
 
  • 真相:叛逆的一個過程,不是一個代名詞
 
「叛逆」代表著一道成長問題的解決過程,「叛逆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、自己是什麼,知道自己是誰。其實,叛逆不會是突然產生的,有時候那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感受,可能是因為我們輕忽了孩子成長的改變。但並不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來一個強烈颱風,每個孩子的獨特氣質與對事物的想法不同,有些孩子的青春期只會帶來一個熱帶性低氣壓,也許叛逆的味道就會淡一些。
 
  • 父母守則:親子關係調整不間斷
 
對於親子關係時時保持敏感,時時進行微調,至少在第一時間接納與尊重孩子當下存在的想法、行為和情緒,這樣被接住的感受,是會內化在他心中的,會成為他在面對問題或挫折時的養分。
 
 
  • 越過叛逆的表象行為,看見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
 
叛逆,像是一把青春期的鑰匙,會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啟動自我認同的機制,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會使得啟動機制後的他們千變萬化,讓父母看得摸不著頭緒,這樣的改變容易解讀為「頂嘴、不聽話、唱反調、情緒不穩…」,而這些行為就被定義為「叛逆」。
 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教導他正確的紓解壓力,成為他們最好的傾聽者,對孩子在成長階段會遇到的不知所措會有很大的幫助;並透過適當的引導,讓他知道「如何做自己」,釐清「自己是誰」,孩子是可以很從容的面對自己的青春期,或許「叛逆」就只會微微地進行,幾乎感受不到其存在的喔!
 
 

TOP